无效跑步还不如不跑,看看你踩了几个跑步误区!

跑步, 是一项可以强身健体、提升健康指数、改善肥胖、抵抗衰老速度的运动方式。但是,你跑步真的跑对了吗?很多人可能在无效跑步。

什么是无效跑步?

无效跑步指的是那些未能达到预期锻炼效果或目标的跑步活动。一些错误的跑步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锻炼效果,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,比如:跑步距离不合理、缺乏足够的热身和拉伸,以及错误的跑步姿势等,都可能使跑步变得无效。

而无效跑步的背后,其实是许多人对于跑步认知的不足。 下面这几个跑步误区,看看你踩了几个坑。

误区1、跑步目标不切实际

不少新手一开始就定制10公里的跑步计划,你会发现即使你第一天勉强完成了,第二天也会出现肌肉酸疼问题,无法继续跑步。当你休息几天后,想要重新开始跑步,但是跑步10公里的计划就成功劝退你了

跑步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、逐步提高的运动,过于急躁地追求长距离和高强度,很可能导致身体过度疲劳,甚至引发运动损伤,不利于长久坚持。新手可以从3、4公里的跑步计划开始,慢慢提升运动能力后,再提升跑步公里数。

误区2、跑步频率过高、休息不足

跑步虽好,但也需要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。频繁地跑步而不注重休息,不仅难以提高运动表现,还可能使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,增加受伤的风险。

建议,跑步的时候听从身体的声音,不想跑了就停一停,每天跑步次数不超过一次,每周休息1-2天时间,给身体恢复跟休养时间,第二周才有动力进行新一轮的跑步。

误区3、空腹跑步

很多人喜欢早起空腹跑步,这个时候跑步可以直接消耗身上的脂肪。但是,空腹跑步不利于健康,可能导致血糖过低,引发头晕、乏力等不适症状,跑步持久力也会下降。

误区4、饭后立即开始跑步

刚吃完饭身体需要将食物消化吸收,这个时候身体氧气供应在肠胃,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消化,导致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,出现岔气问题。

建议,吃完饭后可以简单散散步,吃完饭后1小时再考虑跑步的事情。

误区5、跑步姿势不正确

错误的跑步姿势则可能导致关节受力不均,肌肉拉伤,增加受伤的可能性。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有效提高跑步效率,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。

跑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,挺直腰背,收紧核心肌群,身体微微前倾,双手跟随着摆动,保持前脚掌落地的姿势。

无效跑步不如不跑 ,在跑步之前,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跑步的相关知识,避免走入这些误区,享受跑步带来的多个益处。

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 

热门赛事更多 >
欧洲杯HOT NEWS
更多 +
栏目ID=17的表不存在(操作类型=0)
球员百科HOT NEWS
更多 +
栏目ID=18的表不存在(操作类型=0)